一周观展指南香港书展复展与名家“童来悦读少年时”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随着国门的打开,人们的思想和视野逐渐得以开放,改革与创新的热情如火如荼。广州的“105画室”和油画“实验班”也在如此时代背景当中探索前行。在改革突破自我的年代里,广州“105画室”以及“实验班”的锐意创新、前行探索的步履,不仅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记,同时也彰显出广美油画发展可圈可点的一页。有鉴于此,回顾与梳理“105画室”和“实验班”的相关历史文献,不仅是广州美术学院油画谱系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凝练广美油画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的精神支撑有着积极意义;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20世纪80年代广东油画界国际视野和现代性的探索成果,其探索经验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的是历届“广东当代油画艺术展”获奖艺术家和部分特邀艺术家作品,呈现他们在当下油画语言、形式结构和观念表达等不同的维度的创作成果。当代中国现实的迅疾发展为今日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为既是国际语言又是中国特色的艺术创作方法论提供了实验场。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次展览的诸多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多元化追求既是对展览主题的诠释,在这个展览里所呈现的艺术家有相当大的部分来自广州美术学院:或是这里毕业生或是这里的教师。展览在更大的一个横截面上体现了广州美术学院美油画谱系的特质。 多元生长的谱系是当代艺术生产的结构,它的厚度与活力也是艺术从高原到高峰的基础,夯实基础为创作更好更丰富的艺术作品提供土壤。

建筑的顶部代表了整个空间结构的符号意志,更代表了人类构建时空的野心。在秃力城的世界观里,极速膨胀的城市东边堆积了许多体量巨大但是时态错乱的建筑群,底部无尽的蓝色电子云让建筑顶部的发光体在日光下永恒闪烁,成为了混合着光线和妄想的奇观。这些顶部被人们称为 “东边灯塔”。三大星酒店是秃力城第一家三星级酒店,也是秃力城电力大王金家的代表性物业,为了昭示其可以抗衡日光的电力技术,总会在阳光猛烈的时候升起顶部的三星灯塔发出冰冷的白光。力量来自不可见的边界,用无尽底部,启动刺穿顶部永恒的塔。本次展览是秃力城首个独立概念个展,LPS在地公园将展出艺术家围绕三大星酒店及秃力城建筑顶部主题定制的全新创作内容,在中国街头碎片解构重组成的末来式景观中虚构时空,呈现一个重叠过去、现在、未来的梦幻乌托邦。

广州,是近代中国革命的策源地,城市革命史迹数量众多,红色基因积淀深厚,同时,20世纪最具革命性、最具创新性、最具影响力、最具画家数量规模的岭南画派,诞生与发展均在于此。岭南画派倡导的艺术革命,艺术为大众服务,给岭南文化注入了勃勃生机,岭南画家不但用画笔见证了中国的百年红色,也用画笔为百年中国建设成就立传。红色七月,红色广州,红色艺术。高剑父纪念馆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下,面向全国,组织邀请五十余位中国画名家,开展广州革命文物名胜中国画写生创作活动,通过中国画艺术语言的形式,宣讲丰富的广州红色旅游资源,讲好红色广州故事。

展览以上海、广东两地工艺美术交流为主题,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组织以“四雕四刻”为代表的海派雕刻工艺美术与广州市文化馆组织的牙雕、玉雕、端砚、潮州木雕等广东雕刻工艺美术开进行交流对话,共展出两地雕刻类工艺美术精品240余件。本次展览云集了上海、广东两地多位雕刻大师的代表作品。上海展区,有黄杨木雕徐宝庆、海派玉雕赵丕成、海派牙雕胡昌民、海派漆雕项军、海派细雕罗安钢、海派竹刻王益宏、海派瓷刻程佩初、海派砚刻陆炯等大师的代表性作品,生动展现了海派雕刻的艺术魅力。

展览呈现艺术家的《我“方”了》《啾小妞》《来拍一张大头贴》《无人喝彩》《刺绣》等系列作品。在杨放笔下,那些成长过程中惶恐又焦虑的情绪或肆无忌惮的叛逆被明快的色彩和流动的线条抚平,被细腻的画面和柔软的光影治愈,成长的苦涩,都将化作手中的糖果。

此次展览旨在将深圳作为推进全球艺术、技术和生态问题探索的前沿基地为其展望。同期呈现由ZKM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策划的“运动中的艺术:媒体艺术杰作之旅”中国巡展。展览由“现实中断”“术问:真实的回归”和“多重宇宙:没有自然的生态”三个部分构成。ZKM“运动中的艺术:媒体艺术杰作之旅”将与“现实中断”部分平行展出,将展览置于媒体艺术更深层的历史时间。“线世纪中叶以来,在时空之技术构建的明显加速下,真实的概念不断被艺术想象所挑战和改写的轨迹,及其所揭示的扁平化和共时性的数字当代所蕴含的困境和潜力。

深圳客家是清初形成的新客家地区的代表,是客家“第四次大迁徙运动”中的一个典型。深圳市龙岗区不仅是深圳最大的客家聚居区,也是深圳客家文化最典型的区域。大芬美术馆立足深圳市龙岗区,对本土客家文化和历史有着深厚的情感关切与当代使命。本次展览,在以往探索客家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大芬美术馆梳理研究馆藏的客家题材美术作品,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展出,以精炼的文化解读和丰富的绘画表现方式来呈现深圳客家文化,展览分为“聚族于斯·客家样貌”“脉脉相传·客家风尚”“海纳百川·滨海客家”三大板块呈现,推动客家文化和深圳本土文化的研究与思考。

本次展览从旅顺博物馆所藏的《全本红楼梦》图册的230幅画面里,精选其中的重要章节,并按原作原色原大,以雅昌的顶级复制技术,立体扫描复制成展品。通过“绘画”形式载体,赋予空间拟人化,同过光影效果和数字互动的手段变身故事讲述者,娓娓道来,并收集《孙温绘全本红楼梦》不同版本,以及《红楼梦》的相关畅销书、文创产品等,帮助读者进一步认识《红楼梦》这本世界名著。

这场展览是一次关于数字文博的先锋性尝试,开发了包含红楼剧幕、红楼家谱、红楼文化、大观游园等七大主题。展览主题之所以定为《红楼·幻境》,既是取自原著里一切因缘的起始点——“太虚幻境”,也是因为展览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数字幻境”。展览通过数字化信息梳理,将《红楼梦》中的饮食、辞赋、民俗等红学文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不同的交互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通过图像细节和专家解读可以了解到更深层次的红楼细节,透过物质,洞见文化。

邂逅古老漆艺,步入观澜古墟。以复古仿煤油灯的光影空间效果,照亮千年传承的漆艺作品,昔日岁月,缱绻如诗。古墟本身就是一幅活生生的艺术画卷,这里保存了大量民国时期的古建筑,融合了中西文化,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此次展览将呈现博物馆收藏级百年漆器漆画、以及苏东坡唐代漆器古琴,带您领略千年大漆艺术魅力的同时,体验古建筑之间的岁月沉淀和文化底蕴。

此次展览是“科幻末世|仙境迷踪”的第一回。“科幻末世|仙境迷踪”是为期一年的项目,由四组艺术家进行两两一场的对话。这一年度项目主题源于蛇口画廊的黑白空间带给策展人东门杨的联想。深圳,尤其是蛇口,总让他隐约感到一种科幻小说中描述的情景,无论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有些超现代又未完成的大地尽头的味道。第一回的艺术家是尹航和张新军,小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被拆成两个部分分别给到两位艺术家。尹航仅阅读了《冷酷仙境》部分,张新军则是《世界尽头》。展览融合着艺术家对小说视觉化角度的联想结果,也透露出蛇口画廊悄然影响着他们的在地性。

地点:OCAT欢乐海岸展区·盒子空间(深圳市南山区OPLAZA欢乐海岸购物中心F3蓝楹坊11)

“腾挪”在这里代指艺术以橱窗形式嵌入非艺术观念⻆度、非既定艺术领域的展览方式,但更重要的是,它更强调艺术在“挪移和运动”之中的延展性;“进行时”源于英文语法形态,代表的是当下正在进行的行为态势。通过两种动态的叠加,共同指向一个非结果呈现的行动状态。“腾挪进行时”是关于艺术探索过程之中的一次次“出发”与母题之间的“再出发”。在其中,与当刻的色彩、空间、事件、感受等信息来源发生最直接而现实的对话,回归到最单纯的目的之上。

本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包括:梁铨、吴杉、范勃、周力、刘可、秦晋、李彦汶、杨义飞、黄一山、王甜、邓子军、袁泽强、刘嘉宇、陈圆、刘诚歆、区晓彤、袁子皓、杨欣雨、郭葆裕、邹彦希、零食小组,展览通过这些艺术家“行动的进行时态”的行为,呼吁观者摆脱固化思维,打破教条化、两点一线的程式化生活模式,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向观众传达“每个个体都是行动者”的理念。

“邮票是国家的名片”,这是季米特洛夫的一句名言。邮票及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邮资信简等邮资凭证,由国家邮政主管部门发行。邮票贴在信封上可以走进千家万户,走向世界各地,所以各国都在邮票选题、图案设计、印刷工艺上下功夫,把它作为精美的国家名片来发行。我国每年发行的邮票,套数枚数都有限,故选题非常严格。改革开放后的珠海,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多次以各种题材入选国家名片。本展览从集邮载体的角度,通过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邮票、纪念封、明信片等,反映出国家名片上的珠海这个主题。展品来源于黄剑儿老师的个人收藏,共计约200件。

林的图像记载了往日历程,昨日的在场与渐进的历史,它已经向着人们敞开——林被经验、被呈现、被审美的过程本身便依凭着变换的社会图景及认知范式,将存在者的在场状态具足显现。本次展览围绕“林”及其映射的自然观念,展出馆藏中国现当代从齐白石、黄宾虹到林风眠、吴冠中等多位艺术家的相关创作。小径分叉,花鸟池鱼,断用海德格尔《林中路》中所言,“林中有路。这些路多半突然断绝在杳无人迹处。这些路叫做林中路。每人各奔前程,但却在同一林中。常常看来仿佛彼此相类。然而只是看来仿佛如此而已。”

本次展览是“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动漫博览会”分会场之一,旨在展示东莞作为制造业强市以及全球时尚潮玩制造基地的产业优势,将东莞打造成中国潮玩创新的孵化器、中国潮玩与世界对话的牵引器。在本次展览中,潮玩艺术家创作了多个跨界作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巧妙结合,展现出独具风格的艺术魅力。这些艺术品既有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也有以流行文化为主题的卡通玩具等现代潮流艺术品,它们既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又是时尚的艺术品。

本次展览呈现葛雅静、黄立言、黄一山、劳大伦(劳家辉+蓝小彬)、李天琦、李文杰、马文婷、裴丽、许宏翔、薛若哲10组艺术家的油画、影像、装置等作品,可以看到各种生活现成品的介入,整体环境空间的建构,基底材质的多元转换,声音、活动装置的交互,虚拟数码元素的纳入与体系生成,以及绘画作为一种行动方式的诸种样态。作品可以视作是艺术家捕捉到了新的时代语境下的物质信息并选择以新的方式进行表达,也可以是从材料的丛林中去体味绘画生长的脉络。当画笔行走在拼贴的布料、切割的金属板,当流水和雨声与绘画辉映,当时间、空间乃至虚拟网络成为涂绘行动的向度与场域,绘画是否也要提出成为新的自己的诉求?这并不是要扬弃那在历史的长河中层层累积的传统,而是说,绘画的语言在新的物质材料以及观念形态下的自然演变。实际上,有的绘画也并非在材质上有根本性变化,而更多的是置身新的媒介环境下的手法与观念更迭。

展览为“香港流行文化节2023”节目之一。电影是香港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电影的成功,除了归功于导演和演员,一众背后的美术及服装造型指导亦功不可没。本次展览旨在记录香港电影美术的发展,以呈现美术及服装造型在电影创作上的功能和重要性。透过一系列经典服饰造型、道具、场景、行业用具及工作间场景等,引领观众走入电影幕后人员的世界,探视香港电影美术专业的建立过程,并认识香港电影文化的特质,以及电影工作者灵活变通的专业精神与兼容并蓄的创作特色。

香港标志性的启德机场,于1998年完成其历史任务,正式关闭,亦刻划了香港历史上的重要时刻。为纪念告别启德机场廿五载, Blue Lotus Gallery 荣幸呈献全新联合摄影展《再见启德,谢谢你》。展览将展出加拿大摄影师格雷格·吉拉德(Greg Girard)和香港摄影记者朱迅(Birdy Chu)的摄影作品,为观众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阐述启德机场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本期参展的八位全球水墨画大展画家,风格各异、精彩纷呈。其中有近期美国收藏界热烈追捧的宋玉辉,早在九十年代,他的作品已入选二十世纪中国绘画精华录大型画集,初露锋芒。在近现代八十多位大师中他属最年轻的一位,现在仍然不足六十岁的他正处艺术创作高峰期,他的作品将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本展另一亮点是陈家义的百年香江系列,陈先生是土生土长的香港艺术家,他怀着对香港的深厚感情并以写实手法写出了香港百年沧桑及香港人奋斗历程,作品难度高及有深意;此外有八十多高龄的林小枝以色彩缤纷的女性人物写出了青春气息和活力;陈成球则以熟练的现代水墨技巧表现了现代水墨的巧妙和魅力;曾国明的宇宙系列带领观众进入浩瀚神秘的世界,充分表现了现代水墨画的特色和个人技艺;许昭奇以扎实的功力和观察力,把大自然表现得淋漓尽致;李绮媚以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手法创造出另类的花鸟画,不仅具强烈的装饰性且充满时代气息;旅居海外多年的舒益谦则把我们带进清新的异国风情世界……

第33届香港书展以“童来悦读少年时”为题,重点推广“儿童及青少年文学”。今年展览推荐九位儿童及青少年文学作家包括阿浓、何紫(已故)、君比(已故)、周蜜蜜、梁望峯、韦娅、孙慧玲、潘明珠及潘金英。大家可以在场内找到许多启迪心灵的相关读物。还可以在演讲场地和作家会面,聆听他们创作相关作品时的心路历程。展览寄望鼓励年轻读者透过阅读,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激发对文学的兴趣。同时,成年人可以重新探索他们的青少年时代,重新发现文学的魅力,更提供一个平台培养亲子阅读,让家长陪伴孩子学习和成长。

本届书展继续设有八大讲座系列,包括年度主题“童来悦读少年时”“世界视窗”“本地文化历史”“英语及国际阅读”“写意生活”“心灵励志”“儿童及青年阅读”以及“名作家”讲座系列。 大会继续与《明报》及《》合作邀请来自两岸及香港的作家出席讲座,包括余华、马伯庸、 罗振宇、许知远 、冯唐、黄山料、张翠容等。而英语及国际阅读讲座亦邀请了多位海外及本地英语作家,包括Jane Houng、Jesse Q Sutanto、Mark O‘Neill 及 Theadora Whittington。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